
茫茫學海,是現代每個人必經的歷程,在學海浮沉的幾年中,有的人考上了自己想要的學校,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,然而有些人在畢業之後發現,來是空,去也是空,入職面試不知要拿什麼出來,最後只能做著辛苦、自己不喜歡的工作,相信這都不是大家希望的人生。升學是台灣目前最多學生的選擇,而升上大學面試前,必定經歷「學習歷程」這一關,小編在這邊為大家蒐集教育部和其他新聞資料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「學習歷程」吧!
學習歷程是什麼?
在台灣,升學和考試一直佔據學校重要地位,然而在日復一日的考試中,學生究竟是學到知識還是學到考試技巧呢?是學界和學生一直以來的疑問。隨著時代變遷,現今學界越來越注重學以致用、實質能力、統整規劃等,學習歷程的出現,也是為了讓學生能有個平台可以學習蒐集在校期間的所學,練習統整編排資料,嘗試呈現自己優良的一面。除此之外,大學在審查資料時,可以有除考試成績之外的參考資料,更能了解學生,選擇更適合該科系的學生。
學習歷程包含哪些資料呢?
聽起來學習歷程好處多多,那究竟要製作學習歷程需要什麼資料和檔案呢?一個完整個學習資料包含以下幾類資/檔案:
‧學生基本資料:
用來確認學生身分。
‧修課紀錄:
用來了解學生的修課情形。
‧課程學習成果:
是學習歷程的重點,在一般平常上課的內容和成果就能列入,書面報告、學習單、實作成品、議題探究等都包含在內,檔案格式可以是圖片、文檔、影片等形式,在申請大學時再挑選3項符合申請科系的作品,作為課程成果的代表。
‧多元表現:
如果是課外活動,或是其他額外經歷都能放在多元表現中,幹部、社團、服務學習、競賽、證照、自主學習等,很多學生參與營隊,得到的證書也是放在此,還有許多人為此到國外交換、實習或當志工,不過這並不是多元表現的重點,在於學生的動機、規劃和心得,才是真正的致勝關鍵。
做好學習歷程需要哪些準備呢?
其實學習歷程要製作並不困難,與它的前身──備審資料一樣,會針對科系來選擇作品和檔案,那奇怪了,為什麼很多學生想破頭也很難做好呢?從1到99很簡單,但從0到1卻是艱辛的一步,這一步就是──「科系選擇」!而要選擇科系,勢必要先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究竟喜歡什麼?擅長什麼?需要著重學習什麼?這也帶出我們做好學習歷程的條件:
生涯探索和規劃
你真的認識自己嗎?在埋首書堆中,應付著日復一日的考試,為了回應家人的期待,這些可能是不少學生的日常,在這樣的過程之中,卻忽略了最重要的──「自己」。你究竟喜歡什麼?擅長什麼?未來要朝什麼方向前進?這些在做學習歷程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為了避免多年努力無法呈現出來,盡量會讓檔案與想讀的科系有關聯。
由此可知找到方向的重要性,那如何去探索規劃呢?多方嘗試,可以參加不同領域的活動或營隊,多看多走多了解,也能去做相關的生涯測驗(通常學校都有提供),或參加生涯的工作坊或營隊,做更加完整的探索和規劃,學習如何統整所見所聞,同時這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歷程,還能訓練統整以及規劃的能力,也讓動機變得更加明確,增加教授看見你的機會。
自主學習及規劃能力
積極、獨立、自主,是當今優秀學生共有的特質,在發掘自己感興趣的科系、興趣或議題後,接下來要如何深入去了解、探討,都需要好好思索一番,自行上網搜尋是人人具備的基本能力,辨別資料真偽、統整、尋找學習機會、求助資源(師長)、參與營隊或活動、報名課程等等都包含在內,安排次序、規劃行程,最後統整成專屬於自己的獨特經歷,不僅只是為了升學,亦能作為日後履歷使用,也可成為自己人生的註腳之一,茶餘飯後的閒談話題。
基礎資訊處理能力
學習歷程的建置基本上都是全電子化,所以基礎的資訊處理能力是必須的,在蒐集眾多經歷、學習成果後,要整理的井井有條,文書處理功力佔了很大一部份,文字編排、表格製作、顏色配置都是決定資料整理好壞的關鍵,其他諸如圖片設計、影片剪輯都能有很好的加分效果,為學習歷程提供不同的呈現方式。
也可藉由前述自主學習能力來摸索各式各樣的程式,例如Office、Canva、GIMP、威力導演等程式,線上也有許多網站可以使用,學習這些程式共通必有的功能、按鍵、圖示,就能快速上手任何程式,提升學習歷程的品質。
結語
學習是人生無止境的歷程,最終都是屬於自己的成長,並非單單為了升學而已,家長也不用太過緊張,著急地讓孩子奔波於各個營隊之間,孩子的意願會決定他是否能真正良好的學習,掌握基礎能力、多方嘗試,最後好好的觀察和反思,不刻意專門學習製作高分的學習歷程,而是學生好好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,才是真正的「學習歷程」。真正的夜明珠即使被塵土掩蓋,夜晚依舊能散發光芒。
以上皆為平台小編參考教育部網站以及新聞,加上本身所學整理的資訊後,親自撰寫,歡迎大家參考和分享文章,但請不要直接複製挪為私用。